近期,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不断接到群众反映一些不良商家以“开业大促 欢乐购物抽大奖”、免费抽奖送平板电脑、家电,“充值返利”送购物积分为幌子,引诱消费者充值或预存购物金,部分商家甚至诱骗消费者使用支付宝花呗或其他小额贷款进行分期付款,让消费者陷入连环圈套。为避免广大消费者上当受骗,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中心发布第1号消费警示,警示一些商家要依法依规举办活动,进行免费抽奖活动时应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触及法律“红线”。如涉嫌违法违规,相关部门将予以处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的行为规范,禁止采用虚假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宣传方式,欺骗、误导消费者。抽奖活动中不得有夸大中奖概率、虚构奖品等不实宣传行为。
2.《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广告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抽奖活动的广告宣传应明确活动规则、奖品信息及获取条件,不得含有误导性表述。
3.《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2号) ):规定详细列出了有奖销售活动中禁止的行为,如最高奖的金额不得超过5万元人民币、不得以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等,旨在防止不正当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利益。
5.《刑法》:规定了诈骗罪的基本定义,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量刑依据诈骗金额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三个等级,并且对于未遂情况也有相应的处罚规定。在抽奖活动中,如涉及诈骗、扰乱社会秩序等违法行为,公安部门有权介入调查处理。
近期,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不断接到群众反映“板绘设计”“播音配音”等兼职技能培训纠纷共计372件,其中涉及南宁市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226件,主要反映参加这些所谓的技能培训,销售人员在话术上存在诱导、虚假宣传、承诺退款不到位等情况。
根据群众反映热点,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投诉举报指挥中心发布今年第8号消费提示,请群众擦亮双眼,要求交定金、分期付款的,请一定多留个心眼。
一、选择正规机构。一是资质核实,查看培训机构是否具有相关的办学许可、营业执照等合法资质,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官方渠道查询该机构的注册信息、经营状况、是否存在行政处罚记录或失信行为等。如果是在线培训平台,要确认其是否有相关的备案和认证。二是口碑评估,利用网络搜索、社交媒体、朋友推荐等方式了解培训机构的口碑和信誉,可以查看其他学员的评价和反馈,了解机构的教学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情况,但要注意辨别信息的真实性。
二、理性看待宣传。一是审慎宣传诱惑,不要轻信培训机构 “包过”“包就业”“轻松月入过万” 等过度承诺和夸大宣传的话术,要认识到兼职技能的学习和提升需要时间和努力,没有捷径可走。二是核实宣传内容,对于培训机构宣传的师资力量、课程内容、教学资源等信息,要进行核实。例如,了解授课教师的资质和教学经验,确认课程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和水平。
三、仔细阅读合同。一是合同主体确认,签订合同前,仔细确认合同签订方是否为提供培训课程的正规机构,避免与一些不相关的第三方或个人签订合同。二是条款内容审查,认真阅读合同中的所有条款,特别是关于课程费用、课程安排、退费政策、违约责任等方面的内容。注意是否存在免除培训机构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的 “霸王条款”。如果对合同条款有疑问或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时与培训机构沟通并以书面形式进行确认。特别是涉嫌退费的条款事宜,一定要书面明确。
四、谨慎支付费用。一是避免私下交易,尽量通过正规的支付渠道进行缴费,如银行转账、第三方支付平台等,避免通过个人社交账号转账或现金交易。这样可以保证支付的安全,并且在出现问题时便于查询和追溯。二是注意费用明细,明确课程的收费标准和收费项目,避免出现隐藏费用或额外收费的情况。对于一些培训费用较高的课程,实在需要分期付款的,要了解分期付款的具体方式和利息等相关信息。
五、保留相关证据。一是凭证收集,妥善保存与兼职技能培训相关的所有凭证,如课程宣传资料、合同、发票、支付记录、聊天记录、学习笔记等。这些证据在发生消费纠纷时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二是记录学习过程,如果是在线课程,要注意保存课程的学习记录、作业提交记录等,以便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参与度。
如果遭遇到培训机构拒绝退费或拖延处理,可以拨打12345热线或者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反映,同时还可积极寻求法律援助,涉嫌诈骗的,可向公安机关举报。
(通讯员:熊至娟)国庆消费高潮刚过,2024年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消费盛宴,与往年不同的是,随着今年国家推出大规模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落地,今年的国家补贴将可叠加“双十一”优惠使用。为守护安全,畅享消费,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依法维权。
一、关注国补政策内容。消费者应详细了解国家补贴政策的具体内容,包括补贴的商品种类、补贴标准、补贴期限等,以确保自己购买的商品符合补贴条件。在享受国补政策的同时,消费者应结合自身需求,按需购买。
二、选择正规平台和商家。网购时应首选主流、规模大、知名度高、售后完善的电商平台,不要贪图便宜在一些不知名链接和广告跳转的小平台购物,以防出现纠纷无法解决。选择商家时,可查看店铺是否公示营业执照,了解店铺营业时长、商品销量以及用户评价等,避免选择信誉不佳的商家。
三、理性消费,避免盲目囤货。面对各种打折促销宣传要保持理智,根据自身需求规划囤货数量。对于有保质期的日用化妆品、粮油调料、休闲食品等商品,应谨慎消费,尽量少囤货或不囤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不要因商家的诱导而购买一些自己不需要或超出使用量的商品。
四、警惕直播购物风险。直播带货热度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消费者观看直播时要理性,选择经营资质齐全、规模大、信誉度高、口碑好的购物平台和商家。下单前了解清楚商品主体信息、功能功效、价格质保等情况,关注商品的购买评价与直播间商品的相符性。同时,要注意留存直播画面、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证据,防止商家下架直播视频后无法维权。
五、注意价格陷阱。提前关注商品的价格变化,警惕商家 “先涨价再降价” 的套路。对于 “一折秒杀”“清仓甩卖” 等超低折扣商品要认真辨别,不要被 “高额返利”“全额返现” 等宣传所诱惑。仔细阅读商家的促销活动规则,了解各种优惠的限制条件,如满减、折扣、赠品等活动的具体要求。
六、了解预售规则。对于预付定金的商品,要详细了解预售规则、商品介绍、赠品信息、发货时间、退换货规则等。明确预付款和尾款的支付时间及金额、双方的违约责任等重要事项,谨慎缴纳定金,注意 “定金” 与 “订金” 的区别,避免因不了解规则而造成损失。
七、关注物流和收货环节。“双十一” 期间物流压力大,可能会出现快递延时、错发、漏发等情况。下单后要关注快递、物流信息,若出现不能按期发货、物流配送时间延长等问题,应及时点击 “延长收货”。收货时应先查看购买商品的规格、数量、赠品等是否与订单一致,如发现问题,尽快与商家或平台联系,把握好退换货的时限。
八、保留消费凭证。购买商品后,及时向商家索要购物凭证,并妥善保管支付记录、电子交易码、聊天记录、促销活动截图等有效维权信息。这些凭证在出现消费纠纷时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九、依法维权。如果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可先行与商家、平台进行协商,协商不成可向商家所在地的 12345、12315 热线和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举报,也可以通过 “全国 12315 互联网平台” 的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渠道进行投诉。
(通讯员:熊至娟)中秋国庆“双节”将至,为使广大消费者度过一个愉快安全、欢乐祥和的假期,南宁市市场监管局12315中心提醒广大消费者:
一、购物消费
1.谨防促销陷阱。“双节”期间正值商家销售旺季,消费者要正确看待节日期间商家的各类打折促销活动,面对打折优惠、精美包装等营销手段要保持理性,按实际需求选购,不追求奢华包装。部分商家推出如“打折促销”“满减赠送”“预存折扣”等促销活动,广大消费者要谨防促销陷阱。
2.按需购买。在购买商品前,要明确自己的需求,不要被商家的促销活动冲昏头脑。特别是对于一些价格较高的商品,要仔细比较不同品牌和商家的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做出明智的选择。
3.注意商品质量。在购买商品时,要仔细查看商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等,了解商品的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使用方法等信息。对于食品、药品等特殊商品,要特别注意其质量和安全问题。
三、餐饮消费
1.杜绝过度包装。“双节”期间是月饼和螃蟹消费旺季。消费者购买月饼时应注意包装标识,查看外包装是否完整、清洁,标示的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生产厂名厂址及联系方式等信息是否齐全;谨慎购买“网红”“私房”“手工”“保健”月饼,不购买来源不明的月饼,自觉抵制“天价月饼”。购买螃蟹要选择超市或菜市场固定摊位,购买鲜活、外壳完整有光泽、无异味的螃蟹,不要贪便宜购买死蟹。
2.选择正规餐饮场所。在选择餐饮场所时,要选择有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合法证件的餐饮场所,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在就餐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食用过期、变质、不洁的食品。对于一些生冷食品,要注意清洗和消毒,避免食物中毒。
3.合理点餐,避免浪费。在点餐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合理点餐,避免浪费。如果有剩余食品,可以打包带走,践行 “光盘行动”。
三、旅游消费
1.理性消费旅游商品。在旅游过程中,要理性消费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等,不要被商家的虚假宣传所误导。对于一些价格较高的旅游商品,要仔细比较不同商家的价格和质量,货比三家,价比三家,做出明智选择。
2.注意旅游收费价格。留意旅游景区和景区内经营者、停车场的价格,是否存在擅自增设收费项目、捆绑收费、不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等;留意节日期间宾馆酒店是否存在虚构原价、虚假折扣等误导消费的情况。
3.注意旅游安全。在旅游过程中,要注意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年龄选择合适的游乐项目,注意选择正规的游乐设施,可以查看显眼位置张贴的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牌等。遵守旅游景区的规定和要求,跟团旅游时不要擅自离开旅游团队。特别是在参加一些高风险的旅游项目时,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四、网络消费
1.选择正规电商平台。在进行网络购物时,要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电商平台,避免在一些不知名的网站上购物,以免遭受诈骗。
2.注意商品信息。在购买商品时,要仔细查看商品的图片、描述、评价等信息,了解商品的真实情况。对于一些价格过低、描述不清的商品,要谨慎购买。
3.保护个人信息。在进行网络购物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泄露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卡号等敏感信息,以免遭受诈骗。
五、理性维权
无论是线上或线下消费,消费者都应及时保留消费凭证,如购物发票、线上订单记录、与商家的聊天记录、商家宣传资料等。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可先与商家或交易平台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通过全国12315平台、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门户网站、APP、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等渠道提交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